【旅人分享】
【8/12-19 穿越蒙古國全覽8日遊感想】
────────
圖文 / 陳嬿羽小姐
撰於 2016/08/23
這個夏天由於想感受一下大草原的遼闊,也想瞭解蒙古利亞這樣的一個國家,於是參加誠旺旅行社安排的8/12-8/19外蒙古八日行程,原本以為這將會是個考驗體能、衛生忍受度與飲食耐受度的修行之旅,沒想到整趟行程下來,除了顛簸的路面可能讓同團年紀較大的團員們較辛苦之外,沒想到一餐吃得比一餐好,住的也是一次比一次方便高級,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感謝誠旺安排旅程上的用心,讓我在這趟旅程收穫滿滿,當然我也不吝分享在這趟旅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獲得的感動。這裡將著重在烏蘭巴托市所見景象。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首都,也是最大城市,身處其中跟一般大都市相同,街道上車水馬龍,還不時傳來互不相讓的急促喇叭聲,基本上這裡馬路上的交通號誌也只是參考用,大家不怎麼在遵守,而且蒙古人開車挺兇悍,急駛急煞,字典裡沒有"禮讓"這兩個字,甚至跟前車或旁車離不到五公分的行車距離,車子喇叭聲更是漫天亂響,看得我們心驚驚,但神奇的是卻一次也沒看見車禍發生,有可能跟蒙古人擅於騎馬的基因有關。且在馬路上會發現一個不同於我們一般認知的奇異現象--馬路上怎麼左駕右駕都有?烏蘭巴托跟台灣一樣是靠右行駛,但奇怪的是,在街道上卻可以看到左駕車與右駕車同時在路面上橫衝直撞。原來是蒙古利亞的車子幾乎都是從日本(右駕車)與韓國(左駕車)進口,而他們也習慣了這樣的交通模式,無論買到的車是右駕車還是左駕車,能夠上路隨心所欲奔馳的就是好車,打破以往我們所認知的「靠右行駛的一定左駕、靠左行駛一定右駕」的定論!真的,習慣就好!在此特別選擇左駕車與右駕車同時並靠等紅燈或是停放在路旁的樣貌好能同時比較!
市中心的蘇赫巴特廣場(成吉思汗廣場)是烏蘭巴托市的最大地標。廣場中間是1921年蒙古國革命英雄蘇赫巴特的騎馬雕像;後面政府大樓有蒙古利亞國父成吉思汗的坐相,旁邊兩側還有窩闊台及忽必烈像。蒙古人民若有重要活動或紀念節日很多都會穿著傳統服裝來此拍照,像是拍結婚紀念照或是的同學會留念照(圖書正中間穿著藍色衣服拿捧花的即是他們的老師)。廣場平常也是人民重要的休閒場地,也有人在此租借腳踏車及小汽車在廣場上悠閒騎乘,白天晚上都挺有人氣的!
與蒙古利亞人的談話當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對自身所擁有的傳統文化與歷史感到驕傲,從他們使用的文字即可感受一、二。蒙古國現在雖然使用新蒙文(用與俄羅斯一樣的西里爾字母拼音,但比俄羅斯的多兩個字母音。因為字母音相同,所以蒙古利亞人與俄羅斯人互相會唸對方的文字但卻不知其文字意思!)但許多情況也還有保留舊蒙文,且學校也有學習舊蒙文的課程,這種兼顧傳統的方式能夠切實讓人感受到一個國家文化的底醞!而草原生活還是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都市生活雖然便捷,但有著游牧民族基因的蒙古人還是時常回到草原過著傳統的生活方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更是他們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以及不可隨意視之的驕傲。這是一個同時能感受到傳統與現代化並具的國家。
在烏蘭巴托市可看得到這個城市尚在努力發展中,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現代化的建設,另一方面也感受得到之前蘇聯協助建設(其實是作為附庸)時期的影響,包括牆面革命圖像的雕刻設計、革命故事壁畫、無軌的路面電車、偶爾在不經意經過的巷弄間看到的斑駁牆面...。這裡有愈來愈多的韓資商店,韓國觀光客也很多,街上人們非常有活力、穿著也新潮。之前對所謂的外蒙古不是很瞭解,甚至誤以為在此地說中文也通,真實的情況是,不只中文,就算用英文與俄語也不大能與當地人溝通。來過一回之後有點喜歡上這裡的環境,也有點擔心這個國家在開發過程中因未做好完善規畫而破壞了原本的環境,看到烏蘭巴托市不斷往山坡地開發建房及市區好幾根不斷冒大煙的大煙囪管就令人忍不住憂慮。希望未來再造訪這個國家時還能保有初見面時的感動!